關于預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風險提示
時間:2025-07-25 08:57 來源:廣元市場監管微信號 原文:
當前,廣元市進入野生菌生長旺季


也是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發期
為保障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
現發布風險提示如下
一、野生菌是否有毒難以辨識
由于野生菌種類繁雜,部分毒菌與可食用菌外形極為相似,作為非專業人員的廣大市民,如果僅憑經驗,如形態、氣味、顏色、生長位置、有無蟲食、是否流汁等特征來辨識,是很難準確識別毒菌的。
有人認為色彩鮮艷的野生菌有毒,色彩不鮮艷的野生菌無毒,實際上部分色彩不鮮艷、長相不好看的野生菌是劇毒種類,如鵝膏類;有人認為與銀器、大蒜、生姜等同煮會變黑的野生菌有毒,實際上有毒野生菌和銀器、大蒜、生姜等接觸不會產生反應;有人認為生蛆或生蟲的野生菌無毒,實際上很多劇毒野生菌成熟后也會生蛆或生蟲;還有人認為掰開野生菌后有“乳汁”或會變色的有毒,實際上可食用的松乳菇、紅汁乳菇掰開后會流出“乳汁”,部分可食用的牛肝菌斷面也會變成藍色。
需要注意的是,無毒的野生菌往往與有毒的野生菌混生,無毒野生菌很容易受到有毒野生菌菌絲的感染,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野生菌種類,食用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。
二、誤食有毒野生菌危害大
有毒野生菌毒性成分復雜,一種毒菌也可能含有多種毒素,對人體造成的損害也有所不同,常見的中毒類型有胃腸炎型、急性肝損害型、急性腎衰竭型、神經精神型、溶血型、橫紋肌溶解型、光敏皮炎型等。
如果食用了有毒野生菌,輕者會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及視力模糊、精神亢奮、錯亂、幻覺等精神癥狀;嚴重者可出現溶血、肝臟和腎臟損害,甚至死亡。
三、堅持“三不”做好自我保護
針對誤食野生菌中毒,目前尚無特效解毒劑和治療方法,因此,預防野生菌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采摘、不購買、不食用野生菌。
不采摘。到郊外時,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菌。
不購買。請勿在路邊攤販隨便購買野生菌,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菌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菌,不要偏聽偏信,輕易購買。
不食用。家庭要慎食野生菌,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。學校食堂(含托幼機構)、單位食堂、建筑工地食堂、旅游景區供餐單位、養老機構食堂、醫院食堂、大型會議、農村集體用餐等群體性聚餐,嚴禁加工食用野生菌(包括野生菌干制品),防止引發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。
四、出現中毒癥狀立即就醫
一旦食用野生菌出現不適,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,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。如意識清醒可立即催吐,若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,以免引起窒息。同時,一起食用過毒菌的人,無論是否有中毒癥狀,都應該就醫,要特別注意“假愈期”,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就醫時,及時告知醫生野生菌食用史,最好攜帶未食用的野生菌或者野生菌的照片,以便確定野生菌的種類,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。
“菌子雖鮮,安全為先”
在此
我們特別提醒廣大市民
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安全
請大家提高警惕
堅決做到不采摘、不買賣、
不食用、不輕信經驗!
廣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
2025年7月24日